hoka shoes

Posts Tagged ‘ 協議

李靚蕾再曝猛料,矛頭直指王力宏,二人離婚協議細節曝光

天王不愧是天王。即使天王本人被跨年晚會辭退,但天王的瓜也會陪著大家跨年,也算是好一番大戲上演。

近日,李靚蕾女士再髮長文,駁斥王力宏先生對媒體的回應是再次說謊。並聲稱,如果得到王先生的同意,她將會徹底放出自己所掌握的所有不堪證據。這一狠話,疑似將二人的衝突推進到白熱化的階段。

而引起這一軒然大波的導火索,正是前幾日王力宏攜三名男子去李靚蕾住所看孩子卻沒看成這一事件。

這件事的確頗為蹊蹺。畢竟李靚蕾聲稱自己十分希望王力宏能去看看孩子,但他不來。王力宏則聲稱自己十分渴望見到孩子,但李靚蕾不讓。而這次王力宏去了,卻又沒見到。

那這次該是什麼阻止了父子相見?是父親,還是母親?雙方辯手開始了較量。

首先是由女方在微博掀起炮火。根據hoka shoes for women李靚蕾11日在微博發布的長文內容來看,自己阻止王力宏看孩子的原因如下:

第一,事前王力宏並沒有和李靚蕾協商好這次的探望。二人此前曾達成協議,探視必須經過雙方同意才能到家裡。

第二,協商破裂原因正是在於,王力宏堅持帶著三位男子隨同他來探視,其中一位還是陌生男子。而家中除了自己和孩子,只有一位女僕。王力宏大力搖門的行為讓她害怕,因為擔心人身安全所以她拒絕開門。

第三,王力宏堅持要求李靚蕾將家中的監控關掉才肯進門,而她則央求王力宏不要離開。

為了佐證這篇博文的內容,李靚蕾還配上了監控器內拍到的圖片。

而男方工作室則對媒體回應道:第一,自己是在律師的建議下才帶著第三方隨同探視。這三位都是工作夥伴,其中一位是服務了夫妻二人12年的生活助理。第二,李靚蕾住所旁邊就是警察局,樓下有眾多媒體,自己不可能有威脅的意圖,是李靚蕾想像力豐富,如果害怕應該報警才是。第三,如果有證據就提供,可以走司法途徑。

針對男方的回應,李靚蕾在12日又做出了回复說:首先,結婚才8年怎麼會有12年的生活助理?這一條直指對方說謊。其次表明自己有過報警行為。最有火藥味兒的是,李靚蕾在文末放出狠話,如果王力宏先生同意,自己會放出一切不堪證據!

雖然李靚蕾是放出了話,但回溯事件發現,針對出軌證據兩個人其實在不斷的踢皮球。

王力宏說:有證據你就放吧。李靚蕾回應:你同意我就放啊。

那究竟王力宏這究竟算不算同意?李靚蕾又究竟有沒有證據?網友已經摸不著頭腦了。

出軌證據之所以撲朔迷離,hoka shoes可能因其正是裁決王力宏李靚蕾這場鬧劇的關鍵。它是王力宏罪過大廈的地基,也是李靚蕾的底牌,是兩方協商的籌碼。翻出這張牌傷害的不止這兩個人,還有別的人或家庭,更重要的是那三個年幼的孩子,因此需要謹慎使用。

針對這一條線索,網絡上正掀起著另一場戰爭。這次戰爭的雙方變成了By2工作室和李靚蕾。

此前,李靚蕾曾放出聊天記錄等內容暗錘by2組合的妹妹孫雨介入自己和王力宏的婚姻。 By2工作室也對此進行了澄清,但並沒有得到網友的積極回應。

戰況發展到1月10日,By2工作室發布微博,喊話李靚蕾配合調查,聲稱自己已在去年12月19日用私信的形式通知了李靚蕾,卻至今未得到回應。暗指李靚蕾對出軌證據的真實度感到心虛不敢配合調查。

次日,李靚蕾就在微博分享錄屏視頻,證明自己從未收到過By2工作室發來的私信。

僅一個小時後,By2工作室也分享了錄屏視頻,證明自己確實給李靚蕾發送過私信,隨即又發布了上海工作室為其做的公證書,坐實了這則私信。至此李靚蕾還未對其做出最新回應。

但網友也指出,李靚蕾作為提供證據的關係人,並不是被告,沒有義務一定要接受調查,並且她人也不在內地。但李靚蕾聲稱自己沒有接到私信的行為,是有意說謊,亦或另有原因還不得而知。這可能是李靚蕾經歷的最大危機,因為她一旦被判定為有過謊言,網友對其一切長文發佈內容的真實性都會有所懷疑。

如今關於王力宏事件的輿論,從網友一邊倒的支持李靚蕾,已經出現了部分反轉。在事件相關詞條下,by2工作室微博評論區內,已經開始有不少人聲援王力宏一方,指責李靚蕾只會髮長文“洗腦”。

如果李靚蕾再不拿出“雷神之鎚”將出軌捶死,在雙方的不斷拉鋸讓人不厭其煩下,或許輿論會徹底反轉,但李靚蕾怎麼說也掌握著最後那張底牌,至於這張牌點數到底是什麼,現在誰都不得而知。

時間來到13日,李靚蕾先是曝出疑似王力宏購買水軍的憑證,而後又專門針對王力宏律師聲明做出回复,其中更是將二人離婚協議細節公之於眾,在雙方最小的孩子滿21歲之前,吾疆作為李靚蕾與三個孩子住所,王力宏除了約定時間之外,未經同意不能擅自進入,所有王力宏以外的探視者必須經過雙方同意才可以。

除此外,李靚蕾對代為聲明的律師事務所提出質疑,質疑其不顧客觀事實收錢辦事。

目前,王李二人的風波仍在持續發酵中,後事究竟如何,還真是誰都說不好了。

英外相稱準備好以英中自由貿易協議作代價

【再批港區國安法】英外相稱準備好以英中自由貿易協議作代價

【Now新聞台】英國首相約翰遜批評北京推行港區國安法,有嚴重侵蝕香港政治和公民自由的風險;外相藍韜文表示,英國已準備好以英中自由貿易協議作為代價。

約翰遜在疫情記者會上談及香港問題,指北京現時在香港作出的舉動,有嚴重損害中英聯合聲明確保香港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的風險,強調英國會對香港人伸出友誼及忠誠之手。

約翰遜早前在報章撰文,指如果北京堅持實施港版國安法,英國將修改入境條例,讓多達三百萬香港人到英國生活。

外相藍韜文重申,如果中國堅持推行港區國安法,可能會失去國際支持,強調英國願意支持香港,不會背棄香港人,又說英國已準備好不惜以英中自貿協議作為代價,為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發聲。

川普稱中美很快達成貿易協議 亞股上漲

美國總統川普又放話。川普在美東時間25日(台北時間26日)指出,美國「可能會比人們想像的更快與中國達成貿易協定,以結束持續近15個月的貿易戰」。

根據路透報導,儘管川普本周二(24日)才在聯合國大會上嚴厲譴責中國的貿易行為,但僅隔了一天,他就在紐約對媒體表示,中美兩國很快會達成貿易協議,「他們非常想達成協議…這可能會比你想像的更快發生」,川普表示,中國正在向美國示好,而美國也對中國相當友好。

受到川普上述談話的影響,市場重燃美國與中國可能很快終結貿易戰的期望,連帶提振了風險資產買氣,包括日本、韓國、台灣等地股市均呈現上漲走勢,惟上證指數因大陸十一國慶節前夕,市場情緒偏謹慎,早盤先漲後跌,目前小跌0.38%至2944.15點。

川普:中美肯定會達成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表示,自己「肯定會」跟中國達成中美貿易戰協議(Ill definitely get a deal with China)。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將於6月底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後,才決定是否對剩下的價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

20國集團峰會將於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預計川普屆時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中美簽2535億美元大單!新聞透視-中美峰會 折射台灣邊緣危機

中美簽2535億美元大單!新聞透視-中美峰會 折射台灣邊緣危機 – 中時電子報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兩國企業領袖會議並見證創下世界商業紀錄的簽約儀式。 (法新社)

中美簽2535億美元大單!新聞透視-中美峰會 折射台灣邊緣危機 – 中時電子報

9日晚間兩位第一夫人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晚宴。梅蘭妮亞(左)特別換上出自義大利知名設計師Dolce&Gabbana之手、價值3975美元(約台幣12萬元)的中國風晚宴禮服,彭麗媛則維持一貫典雅風格,以一襲黑色洋裝出席。(法新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左)9日偕同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前往北京1所小學參訪,一起用毛筆替畫中的貓熊畫上眼睛,讓梅蘭妮亞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美聯社)
川普外孫女阿拉貝拉這位「友誼小使者」又成為晚宴上的主角,她唱中文歌的片段為晚宴所有賓客帶來歡樂。(路透)
習川會談達成協議

眾所矚目的習川會落幕,各界聚焦中美簽署了刷新世界經貿史的超級大單,台灣幾乎被晾一邊,僅中共官媒行禮如儀談到台灣問題仍是重要核心問題。這場中美峰會,凸顯北京和華府經貿關係深化,卻也折射出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

台灣問題 不再是角力籌碼

無論是習川會前兩人的公開致詞,或是會後聯合記者會的談話,習近平和川普都沒有公開談及台灣問題或一中原則。雙方仍以經貿問題和朝核危機作為主要交鋒,台灣像是一個局外人的角色。

唯一觸及台灣是在會後新華社發出通稿,引述習近平的話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也事關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希望美方繼續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防止中美關係大局受到干擾。文中提到川普的回應則只有簡單一句:「美國政府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台灣議題在習川會中被淡化,從正面看,避免了台海問題成為中美角力的戰場。台灣尚不致成為中美談判、喊價的籌碼,在這輪中美交手中,台灣作為「定數」的成分高於「變數」。就此看,對台灣處境不見得不好。

但從消極面看,也代表台灣在中美大國外交的競合關係中,分量越來越小,只剩下「不惹事」也「惹不起事」的邊緣化角色。尤其對照中美天文數字的經貿協議,台灣必然會有力不從心的失落感。

中美經貿龐大 台相形見絀

從北京立場看,這次習川會是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場合,當然不希望在國際媒體面前談到台灣問題,因此透過官媒重申立場已足夠。這也顯示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面對台灣問題更有自信,而既然台海局勢已在掌控中,就更沒有端上檯面的理由。

從美中台大三角戰略思考,北京只要不斷深化中美經貿聯繫,讓美國經濟成長的動能,離不開中國大陸的市場的版圖,就能無形中弱化美國手上「台灣牌」的效力。台灣的被邊緣化似成定局,惟北京「以經固政」戰略推進,台灣要謹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