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shoes

刀郎《羅剎海市》為何能迅速「封神」?

聊齋》的詞,東北二人轉的調,近日,沉寂已久的內地歌手刀郎推出新專輯《山歌寥哉》,一改當年豪邁粗獷的曲風、熱辣直白的歌詞和滄桑渾厚的唱腔,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加上對似有還無的隱喻,讓一曲《羅剎海市》迅速「封神」,播放量不斷飆升。在「國潮」盛行的互聯網時代,歌曲對於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的吸收、化用和演繹,散發着濃郁的「中國味道」;而歌詞巧妙借用故事影射、諷喻,從而引發聽眾解讀,也彰顯其藝術之外的社會價值,成為《羅剎海市》引發網民轉載、模仿、傳唱的流量密碼。图片

2012年,刀郎在歌舞詩劇《刀郎》演出現場助陣演唱歌曲。(新華社)

對於Z世代而言,刀郎是個陌生的名字,畢竟上一次街頭巷尾都播放着他的歌,已經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2004年,刀郎憑《2002年的第一場雪》在全國走紅,此後不斷推出原創歌曲及西北民歌翻唱歌曲,但在2012年之後逐漸沉寂。

而事實上,《羅剎海市》並不能被稱為刀郎的「復出作品」。據內地媒體報道,從2013年至2020年,曾經的「西域漢子」刀郎,隱居在江蘇蘇州從事音樂創作,並於2020年推出新作《彈詞話本》。有別於爆紅時期作品的濃郁新疆色彩,從杜十娘到《珍珠塔》,從鴛鴦枕到秦淮八艷,這些源自江南的人、事、物和傳說,都成為了他的靈感來源。刀郎受話本和戲曲的影響,從江南文化吸取了新的藝術營養,對於中國傳統文藝形式也展開了新的想像。图片
近年來,融合了戲曲腔調的國風音樂備受年輕人歡迎。圖為國風歌手在表演。

《羅剎海市》走紅 網民:草根逆襲

此次刀郎推出以《羅剎海市》為主打歌的新專輯《山歌寥哉》,歌曲大都以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為靈感。另一方面,刀郎以「書契以來,代有歌謠」為專輯的楔子,表明自己創作的動機或靈感來源自山歌。《山歌寥哉》每首歌都對應民間曲牌,反映着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不同面向。

如今,隨着國民經濟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近年國潮熱度持續高企,也讓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關注。《羅剎海市》的誕生,證明了中國的音樂人有能力創作出融合傳統文化的優秀作品,讓世界更多聽到中國的聲音。

事實上,當刀郎於20年前一夜走紅時,草根出身的刀郎並沒有得到主流音樂人的認可,他們認為刀郎的音樂儘管歌曲傳唱度高,但卻缺乏藝術價值。這也使得很多網民順理成章地將他的新歌《羅剎海市》解讀為一首「復仇」作品。《羅剎海市》描寫了一個「以醜為美」的羅剎國,刀郎的同名歌曲則以歌詞諷刺着黑白顛倒美醜不分的現象。

移動互聯網極其發達的今天,伴隨着歌曲的熱播,刀郎和他的歌都成為了熱議話題,被一再剖析、討論。有網民認為,這正是刀郎對於多年前自己「難以受主流認可」的一次回擊,《羅剎海市》的走紅象徵着一種「草根逆襲」,這也迎合了當下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图片

小觀眾在遼寧省圖書館觀賞《聊齋志異》等古籍。(新華社)

海外華人英譯歌詞 引發「老外」共鳴

《羅剎海市》古與今的巧妙銜接,似是而非的指向性,很容易讓人觸物生情、自然引申,引起共鳴。正如一開始只是一些華人把《羅剎海市》分享到社交媒體,並配以中英文歌詞翻譯,在看懂了歌詞,並迅速被旋律洗腦後,越來越多的老外也加入到了「轉發大軍」當中。

一曲《羅剎海市》,融合了東方傳統音樂的優雅,又融入了現代流行元素的活力,迎合不同聽眾的口味,又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引起人們的共鳴。不斷飆升的播放量,彰顯了這一優秀音樂作品的魅力,也提醒人們應尊重和珍視不同文化的價值。

图片

沉默是金|刀郎「不回應」 神秘感添熱度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隨着《羅剎海市》的走紅,網友關於歌詞的「諷刺」、刀郎的「復仇」等猜測持續不斷,在爭議話題連日發酵之後,刀郎經紀團隊出面表態,稱關於《羅剎海市》以後都不會有公開回應。刀郎的態度不僅沒有為這場狂歡畫上句號,反而更增加神秘感,為歌曲再添幾分熱度。

《羅剎海市》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很多人因為這首歌去重溫了刀郎在樂壇的沉浮故事。「那馬戶不知道它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它是一隻雞。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這句歌詞,究竟有沒有「諷刺」?如果有,又諷刺了誰?

其實,無論是資深樂迷,或是與刀郎有多年交集的歌手,都認為「刀郎不可能寫歌罵人」。刀郎經紀人團隊也正式表態,表示針對《羅剎海市》「目前我們統一對外不會有任何東西(回應)」,並強調這是刀郎和經紀公司的共同態度。

有意思的是,「不公開回應」的態度,反而使事件更添神秘,讓更多網友更加關注、討論這首「神曲」。也許,網友們關心的並不是刀郎真正的態度,而是《羅剎海市》剛剛好趕上了公眾情緒正需要一個出口,「對號入座」更符合各自的心態而已。图片

刀郎(左)和作為嘉賓的東北演員小瀋陽在演唱會上合唱歌曲。(新華社)

前塵往事|驀然回首 出道「神曲」評價兩極

香港人可能不知道刀郎的名字,也沒有聽過《2002年的第一場雪》。事實上,這首令刀郎一炮而紅的歌曲,其粵語版正是由「校長」譚詠麟所翻唱,名為《說不出的告別》。彼時刀郎在港台音樂界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和讚譽,與他在內地得不到主流認可的境況截然相反。

《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刀郎的第一首「神曲」,在沒有任何資金宣傳的情況下,實現270萬張的正版銷量。然而他雖然有民眾追捧,卻在內地主流音樂人間得不到認可,其作品也被稱為內地最早的「洗腦神曲」。與此同時,港台資深音樂人和藝人紛紛向刀郎伸出了橄欖枝:曾志偉曾經公開表示「我和家人都是刀郎的粉絲,希望有一天他可以重新回到這個舞台」;李宗盛親自操刀,為刀郎打造了第二張專輯;「校長」譚詠麟更為直接,先是翻唱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又親自去新疆找刀郎合作。

據說,刀郎2004年送給譚詠麟的主打歌《披着羊皮的狼》是他精心創作的。而據譚詠麟在內地綜藝自述,為了不辜負刀郎的期望,自己把這首歌聽了「超過一兩千遍」,盡量把它唱得完美無缺。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這首歌在內地推出之後,長期被視為「網絡神曲」和「爛大街」的手機鈴聲,並未受到應有的尊重。

歌迷心聲|磨刀十年 用音符寫下一字一句

「你是我的情人……」從前聽刀郎的歌,人們能聽到西北蒼涼的風聲,愛恨情仇都直來直往。與之相比,《羅剎海市》被許多老歌迷評價「曲風大變」。喜歡刀郎20年的骨灰級歌迷陸宇表示:「《羅剎海市》跟他(刀郎)之前的曲風差別太大了。剛開始聽的時候,我還懷疑過是不是他寫的,怎麼刀郎的風格變成這樣了?」

「他之前都是翻唱一些西北民歌、紅歌,或者自己製作的關於愛情的歌曲。《羅剎海市》的曲風則是跟地方曲藝相融合,帶有批判意味和嘲諷意味的主調,製作水準也跟以前不一樣了。」陸宇直言:「刀郎的作曲唱功一流,但作詞多了一些土氣和地氣,少一點精緻和高雅。現在證明他的最後一塊短板也被補齊了。」

此次《羅剎海市》的歌詞讓觀眾刮目相看,和十幾年前「無盡的消魂」等歌詞相比,《羅剎海市》在遣詞造句上無疑厚重得多。正如網友評價:我以為刀郎封刀了,原來他是在磨刀。嶄新回歸,刀郎用音符寫下自己磨刀十年的一字一句。

大公社评|《羅剎海市》全球走紅的啟示

最近網絡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內地歌手刀郎的新作《羅剎海市》。此曲推出短短數日,全球網絡播放量已超過80億次,創造了華語歌曲的新高峰,也打破當年韓國鳥叔「江南Style」全球傳播量50億次的世界紀錄,被譽為世界「第一神曲」這固然是刀郎的個人成功,也是中國流行音樂對世界樂壇發出的有力衝擊,堪稱傳播中國聲音、彰顯文化自信的有力體現。

《羅剎海市》歌詞比較隱晦,引起廣泛解讀。有人認為刀郎「快意恩仇」,諷刺內地歌壇的既得利益者;有人認為刀郎並非針對個人,而是針砭現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醜陋現象;有人認為刀郎悲天憫人,批評的是當今世界存在的種種問題。的確,這首歌的影響力已經超過圈內的是非轇轕。有德國議員指出,該歌詞中描述的地方就是當今德國,「又鳥」則是綠黨;有美國人解讀這歌詞是罵美國,根據是美國與中國相距「兩萬六千里」,當家的叉桿兒喚作「馬戶」,契合美國當今執政的民主黨(驢黨)等等,不一而足。

網民的狂歡、解讀屬於二次創作,越過喧囂,了解刀郎新歌需要從其創作靈感說起。《羅剎海市》的故事來自志怪小說《聊齋志異》,這首歌是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的其中一首,而「寥哉」就是「聊齋」的諧音。當年蒲松齡以神鬼故事影射人妖顛倒的現實世界,刀郎新專輯全部借用了聊齋中的神話故事,同樣以詼諧委婉的方式抒發自身情感,可以說是推陳出新。

更為特別的是,專輯中每一首歌的表現方式對應了中國各地方的傳統戲曲,堪稱中國傳統音樂的集大成者。刀郎來自基層,鄉土味本來就濃厚,加上過去十年面壁,其間充分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將之發揚光大,做到了老少咸宜,雅俗共賞。

曾有業內人士看不起刀郎的音樂,認為其「沒有美感」,「只有農民愛聽」。其實越是鄉土的,越是接地氣;越是民族的,越能走向世界。音樂好不好,不是少數人所能定義,廣大聽眾最有發言權。音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誰反映社會真實情緒、符合大眾審美觀,誰就能擊中人心,引發共鳴。

中國的流行音樂曾大量借鑒西方音樂以及港台音樂,包括翻唱西方及港台名曲。多少年來,在國際上享有名氣的華語歌手有限,不久前故去的李玟算是其中一名最有「國際範」的歌手。好的音樂沒有國界,如今刀郎憑着《羅剎海市》一鳴驚人,影響遍及各地,創造了華語音樂前所未有的影響力,這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對世界音樂與文化作出的新貢獻。

有人認為,來自草根的刀郎有實力,但不懂得包裝和宣傳。其實,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只要是好的東西,借助互聯網平台就可以插上翅膀,瞬間無遠弗屆。傳統的策劃、宣傳及思維方式已經是不能再翻的老黃曆了。前些年,打工仔出身的四川妹子李子柒,也是借助互聯網取得巨大成功,將中國飲食、鄉村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給我一根槓桿,就可以撬動地球」。互聯網就是這樣的槓桿。《羅剎海市》唱響全球,給人們莫大啟迪,不管是資訊傳播還是企業營銷,不管是藝術交流還是創新驅動,都必須與時並進,擁抱新科技,通過互聯網這個平台可以激發無與倫比的力量和效益。

  1. 尚無回應.

  1. 尚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