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Meta被指非法收集用戶生物特徵 賠109億與德州和解
![Facebook「自動人臉識別」功能可掃瞄照片上的人臉,自動建議標記用戶。 美聯社](https://image.stheadline.com/f/680p0/0x0/100/none/30d349a6412208c909e21dce03dabbd6/stheadline/inewsmedia/20240731/_2024073122205716073.jpg)
Facebook「自動人臉識別」功能可掃瞄照片上的人臉,自動建議標記用戶。
Facebook與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遭美國德州指責非法收集數百萬用戶的個人資料,以配合其臉部識別功能。Meta就此訴訟與德州政府和解,同意支付破紀錄的14億美元(約109億港元)賠償。
![Meta強調涉事的「標籤建議」功能已經停用。 路透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b7d276999526eff779e73382a2638f7a/2024-07/IMG_3175.jpeg)
Meta強調涉事的「標籤建議」功能已經停用。 路透社
據《紐約時報》報道,德州總檢察長帕克斯頓(Ken Paxton)表示,這次是當地歷來達成的最大宗相關和解協議,州府將繼續致力打擊科技巨頭侵犯隱私的行為。
Meta回應時表示,和解協議令人欣慰,但公司否認違規經營,又表示涉事的「標籤建議」功能已經停用,此外Meta也計劃加大在德州的投資。
![歐盟傳初步裁定蘋果和Meta違反數碼市場法 成首批開刀企業](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79a0b58d143dd07e3334e44d08db8170/2024-06/eu.png)
歐盟傳初步裁定蘋果和Meta違反數碼市場法 成首批開刀企業
這宗訴訟始於2022,德州指責Meta在旗下的平台設立「標籤建議」功能,自動掃描用戶臉部,已經違反當地的生物識別私隱法。案件和解後,私隱權倡議組織「電子隱私信息中心」的執行董事巴特勒(Alan Butler)表示,這次案例可讓科技公司警惕,不能任意收集民眾資料,也反映民眾對這方面的關注與日俱增。
除了Meta之外,德州2022年也起訴科技巨頭Google,同樣指控其透過其家用設備Nest等產品,收集民眾的語音和臉部資料,違反生物識別隱私法。Google當時表示,訴訟錯誤描述了產品的功能,但公司同年答應支付3.91億美元(約30.5億港元),了結40州總檢查長聯合提出、指責Google在定位追蹤功能上誤導用戶的訴訟。
![META預告推新款自家AI芯片,降低對英偉達依賴。](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269bb861226130fef3346a647dc53a21/2024-04/_Template_1200x675___Purple_-_2024-04-11T123011_726.jpg)
META預告推新款自家AI芯片,降低對英偉達依賴。
近年來,消費者和監管機構開始重視互聯網企業侵犯私隱的問題,由於聯邦政府並未立法,因此多州自行設法,其中德州、伊利諾州等地均已通過生物辨識私隱法,限制企業收集民眾的臉部、語音和其他生物辨識信息。Meta在2020年亦曾就同類訴訟,向伊州支付5.5億美元(約43億港元)和解金。